多级放大器
常见的共射放大电路放大系数$\beta_V=-\frac{\beta R_{C}}{R_{b1}}$
耦合方式
将多个单级基本放大电路合理连接即构成多级放大电路
组成多级放大电路的每个基本电路称为一级,级与级之间的连接称为级间耦合
有下列四种常见的耦合方式
直接耦合
可以放大交流和缓慢变化的直流信号,便于集成化
但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会互相影响——基极和集电极电位会随着级数增加而上升;并且存在零点漂移
改进方法:
- 在后级的射极接入电阻,提高后级基极电位,但是会导致第二级的放大倍数下降
- 在后级的射极接入稳压二极管并上拉电阻(启动电阻)到Vcc,可以使后级的放大倍数损失减小,但是会导致集电极电压的变化范围减小
- 在前级和后级之间使用反接的稳压二极管耦合,并在后级的基极接入下拉电阻到地,可以做到不损失放大倍数,但是稳压管噪声较大,会对输出信号造成影响
- 混合使用NPN管和PNP管(对管)直接耦合,可以较完美地实现需求,实际经常使用的电路就是这种
阻容耦合
在前级和后级之间使用电容进行耦合
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,在分立元件电路中广泛使用;但集成电路中难以制造大容量电容,不便于集成化
变压器耦合
过去广泛采用的耦合方式,利用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功能,但是难以高频工作,过去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实现收音机放大电路
光电耦合
使用光耦器件进行前后级耦合,耦合效果好、抗干扰能力强,但是难以做到良好的线性放大
多级放大器动态分析
性能参数
电压放大倍数
总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
$\beta_A=\beta_1\times\beta_2\times\cdots\times\beta_n$
各级的放大倍数、静态值等可以独立计算
输入电阻、输出电阻等同于从输入端口、输出端口分别看入电路的总电阻
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问题
零点漂移:直接耦合时,输入电压为0,但输出电压离开零点,并缓慢地发生不规则变化的现象
原因:放大器件的参数受温度影响而使Q点不稳定,所以零点漂移也称为温度漂移
多级放大器会使零点漂移更加严重
抑制零点漂移的方法:
- 引入直流负反馈
- 利用热敏元件补偿放大器零漂
- 使用差分放大电路,放大差分信号(只有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完美抑制零点漂移)
差分放大电路
核心思想:构造电压源补偿由于零点漂移带来的电压不稳定
差分放大电路也称为差动放大电路,电路以两只并联的三极管集电极电位差为输出,以共模或差模信号为输入,其中共模信号会被直接忽略,由于零点漂移造成的信号也是一种共模信号,所以会被去除
差分放大电路中构造了两个“虚地”——负载电阻的中点电位在差模信号作用下不变,相当于“接地”;对管射极相连节点的电位由于差分信号而不变,构造了另一个“接地点”
差分放大器具有四种接法
- 双入双出
- 双入单出
- 单入双出
- 单入单出
单端情况下还是具有一定的共模抑制比,但是不如双端效果好
差模电压放大倍数、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单端输入或双端输入无关,只与输出方式有关
双端输出时,共模电压放大倍数$A_{VC}=0$
差模输入电阻始终是基本放大电路的两倍
输出电阻双端输出时为$2R_C$,单端输出时为$R_C$
双端输出时共模抑制比KCMR可认为等于无穷大,单端输出时为有限值
可搭配恒流源电路构造改进的差分放大电路
互补放大电路
基本要求:输出电阻低、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尽可能大
使用NPN、PNP对管采用图腾柱连接,实现推挽输出,一个三极管放大正半周信号,另一个放大负半周信号;但这种方案存在交越失真
解决方案如下:
- 使用两个二极管钳位输入,并使用射极-基极并联电阻给三极管提供静态电压
- 使用压敏电阻、NPN-PNP对管、构建U
BE倍增电路等方式为对管提供静态电压 - 使用复合管结构,增大对管电流放大倍数,减小前级驱动电流